遊客網 – 大鵬聯合旅行社

|

提供您最用心的登山健行服務

‘登山健行新知’-行程列表

[新聞]臺中市第35屆萬人健行大會

星期二, 三月 30th, 2010

臺中市第35屆萬人健行大會 (99年4月10日(星期六)

臺中市第35屆萬人健行大會

綠化愛地球 健康99 Let’s Go

走!為了您的活力! 動!為了您的健康!

活動宗旨 :提倡全民運動,為全民健康而走.

活動日期 :99年410日 (星期六)

主辦單位 :臺中市政府、維他露食品公司、維他露基金會
出發時間 :7:15集合,分發大會帽 ; 7:30健 行隊伍分批出發,分發飲料
健行路線 :中臺科技大學(出發點)→廍子巷→橫坑巷→苧園巷→廍子巷→中臺科技大學(終點),全程約8公里
終點活動: 上午09:0011:00 (午 餐請自理)
知名藝人演唱、有獎徵答、摸彩活動、趣味競賽、健診服務、臨時郵局(可加蓋活動紀念戳章) 、
預約森林城市(樹苗贈送 送完為止)、人體彩繪等等…
參加贈品: 維他露飲料、大會帽、運動毛巾、大坑商圈指定門市優惠券 (送完為止)
摸彩獎品: 筆記型電腦、液晶電視、高級自行車、數位相機…
交  通: 停車位數量有限!請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(請自備零錢),活動時間將加派公車
*公車:搭臺中客運16號公車、仁友客運:21.31號 公車者在大坑圓環站下車,
步行約7分鐘可至會場;搭臺中客運15號公車、仁友客運1.20號 公車、巨業客運68
*統聯客運85號者,請在中臺科技大學站下車
*自行開車:東山路與松竹路交叉路口有大坑經補庫(營區)停車場,可轉搭臺中客運66
*大坑循環線,在大坑圓環站下車,步行約7分鐘可至會場。太原路轉廍子路左側公園綠地可停車,
步行約5分鐘可至會場。

活動專線:04-23590808分機870

[新聞]全國登山社團大會師 首度移師南投舉行

星期五, 三月 26th, 2010

每年舉辦的全國登山社團大會師活動,今年邁入第36屆,將首度於10月23日移師至南投縣杉林溪舉辦,預估將有8,000人參加,規模可期。

南 投縣長李朝卿長表示,南投縣擁有第一高峰-玉山與眾多高山,最適合全國登山團到此會師、 交流聚會。尤其,此次活動場地為杉林溪,環境優美且空氣清新,必能讓來自全國的登山社團感受不同以往的會師活動。縣府屆時也將提供包括警消、衛生、環保等 行政資源上的協助,讓該項活動順利舉行。

南投縣綠野協會總幹事游顯宗表示,南投縣擁有合歡山及玉山兩大登山客最喜愛的登山路線,但全國登山 社團大會師舉辦35年來,從未在南投舉辦。歷經多次爭取,終於成功爭取到今年移師至杉林溪舉辦,並獲杉林溪公司全力支持。除了10月23日的大會師晚會及 24日的健行及自行車活動外,22日也將廣邀專家、學者召開「全國登山研討會」,針對登山、環保等議題進行討論。

該項活動以「杉風古道營火 會-七彩霓虹樂逍遙」為主題,由於人數眾多,健行活動共分為8個路線,預計包含溪阿縱走、金柑樹山縱走、水樣森林探索、溪頭森林遊樂區健行、鳳凰谷鳥園賞 鳥健行、梯子吊橋健行、杉林溪會師及鐵馬挑戰12生肖溪杉公路等,充分結合周遭景點,並各有挑戰難度,值得一試。

來源:Yahoo新聞

[新聞]推動登山教育 太管處登山學校為平台

星期五, 三月 26th, 2010

「推動登山教育 太管處登山學校為平台」(梁國榮報導)

台灣第一座以推動登山教育為主的登山學校,在太魯閣國家公園綠水管理站成立,幕後推手就 是現任的營建署長葉世文。他說國家公園登山學校是國內登山教育、登山經驗傳承的平台,未來發展重點不僅涵蓋登山技術,也會包含登山倫理、登山糧食、海外遠 征等,特別是在登山人口逐漸老化的現象,也希望透過登山學校推出對大學登山社團及社會人士的培訓課程,讓登山人口再活化、年輕化

登山學校雖 然是設在綠水管理站,但嚴格說來,整個太魯閣國家境內都是教育的環境,包括中低海拔的蓮花池、洛韶、慈恩等地作為健行、野外求生宿營及步道修護人才培訓基 地;合歡山則作為登山、雪季訓練及高山基地營;而和仁、三棧及太魯閣各步道,則設定為抱石、溯溪、健行等活動的場域。例如在管理站旁的爬樹訓練,雖然是初 級教育,但當初的設計並非為登山而設,而是生態研究。教練許書瑋說

值得一提的是,登山學校還與東華大學合作開發「登山體能評估網」,戴文凱 教授說,登山者只要在行前進行簡單的體能測驗,就能評估出路線的難易度及所需的熱量,讓受測者瞭解自己的體能狀況,評估登山 時體能的負荷情形

在登山學校除了登山倫理等課程的學習,葉世文相當重視「登山糧食」的研發,他說這對山林保育有更直接的幫助

太 管處表示,登山學校未來的發展主要包含「登山」、「探索」、「步道」三大架構,其中「登山」的內容以登山、救難、雪訓、嚮導、海外遠征等為主,希望達到登 山倫理教育及登山技能提升;「探索」則包含溯溪、攀岩、冒險、爬樹、獨木舟等訓練,目的在探索內在、激發潛能;「步道」則著眼於步道修護與夥伴關係的建 立,目的在提供生態及友善環境的設施。今年已經針對不同對象,規畫24項登山及體驗訓練課程。登山學校剛起步,太管處表示未來有很大的努力空間,希望登山 學校能帶領民眾以最尊重環境、最安全的方式從事山野活動,探索自然環境。

來源: Yahoo新聞